1.当PLC与上位机(或触摸屏)组成监控系统时,屏幕上往往需要“手动”、“自动”等控制模式(一般多个只能一个时间)。“MOV”指令可以用在程序中。例如,当选择“手动”时,将常数1MOV传输到一个寄存器,当选择“自动”时,将2MOV传输到同一个寄存器。只要你判断寄存器的数据,你就会知道系统是那种控制方式。
2.当程序有模拟量控制时,如果读取的模拟量基本没有误差,可以采用时间滤波的方式,延迟一段时间(我做过一个系统,基本上可以正常反映实际情况,但偶尔会有很大的跳动,因为没有滤波,导致系统停机,其实不是故障)。如果读取的数据误差很大,则需要采用其他滤波方法,如计算平均值等。
3.在程序调试过程中(尤其是在设备改造过程中,当您的程序添加到原始设备的程序中),当程序句子中的条件满足,输出线圈不连接时,可以检查您的程序是否在此句子之间,如JUMPgoto。另一种可能性是程序中断后。条件满足但不输出不连接,一般这个程序不扫描。
4.顺序控制程序时,即一个动作完成后,进入下一个动作等类似的顺序控制。我觉得采用+1+1控制模式很方便。它的想法是:预设一个寄存器。初始化时值为0。系统启动后,对其进行+1。此时,当寄存器为1时,当寄存器等于1时,可以进行动作;一个动作完成后,对寄存器进行+1。此时,寄存器等于2,可以做第二个动作。第二个动作完成后,+1。此时,寄存器等于3。这样,只要你判断寄存器中的数据是多少,你就知道你想完成这个动作。当你需要跳跃时,你可以停止+1,添加+2+3...看实际需要。我有相关程序供参考。我在项目中多次使用。效果很好。
5.在设计程序时,当出现过程故障(非控制系统控制)时,保持故障现象,并有灯光和声音报警。知道操作员复位,以便知道系统有故障。否则,当它停止时,其他人会认为你的程序有问题。一般来说,在设计一个新系统时,我们应该注意这些。
6.在调试过程中,一般按照这个原则:先检查线路再通电;先弱电后强电;系统先单元后系统;先手动后自动。